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种植牙凭借与天然牙功能、结构及美观效果相近的优势,渐渐成为许多缺牙患者的首选修复方式。很多人以为,种牙是一劳永逸的消费,其实不然,它更像是一次健康投资,后期的维护……

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种植牙凭借与天然牙功能、结构及美观效果相近的优势,渐渐成为许多缺牙患者的首选修复方式。很多人以为,种牙是“一劳永逸”的消费,其实不然,它更像是一次健康投资,后期的维护也至关重要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那些种牙后需要“戒掉”的不良习惯,若不想健康投资打水漂,千万要注意啦!
饮食“黑名单”:莫让种植牙前功尽弃!
刚种完牙的3-6个月,种植体与牙槽骨正在经历关键的“蜜月期”——骨结合(即种植体和牙槽骨真正“长在一起”的过程)。此时,它们还比较脆弱。
【短期禁忌】
1坚硬食物:避免用手术区域咀嚼任何坚硬的食物,如坚果、硬糖、肉干、螃蟹壳等。这些可能造成种植体受力过大,导致基台松动或骨组织微损伤。
2过冷/过热食物:如热粥、热豆浆、冰淇淋、冷饮等,会刺激口腔,可能影响血液循环,延缓创口愈合。
3辛辣刺激:辣椒、花椒等会刺激手术创口,引起疼痛,加重充血和炎症反应,影响愈合速度。术后两周内,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,保持饮食清淡。
4黏性食物:术后初期应尽量避免食用口香糖、年糕、太妃糖等黏性强的食物,这些可能会粘附在临时牙冠或周围组织上,不仅难以清洁,还容易滋生细菌,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,可能导致创口裂开或缝线脱落,影响愈合进程。
5酒精:酒精会刺激创口、扩张血管,增加感染风险,还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,让种植体 “没地方扎根”。
清洁“误区”:刷牙≠万事大吉!
种植牙不会蛀牙,但它的“邻居”——牙龈却很脆弱。如果还像以前一样草草刷牙,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堆积会刺激牙龈发炎、萎缩,引发种植体周围炎,这是导致种植牙失败的原因之一!

【正确做法】
1重视清洁:饭后必须刷牙,使用软毛牙刷+含氟牙膏清洁,采用巴氏刷牙法,重点清洁种植牙与牙龈交界处。
2必备神器:配合冲牙器、牙缝刷和种植牙专用牙线,并定期使用漱口水辅助杀菌。
3定期专业维护:戴牙冠初期,若出现明显异物感或咬合不适,需及时到院复诊,之后每年需复查一次;同时,建议患者每半年或一年接受专业术后维养,使用专用洁治器清除菌斑和牙结石,避免损伤种植体表面。
生活“恶习”:别让不良习惯毁了好口福!
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,日积月累下也会减少种植牙的“保质期”:

01吸烟
吸烟对种植牙的危害不容小觑。首先,吸烟过程中释放的焦油具有极强的黏附性,容易吸附在植体末端及牙龈表面,干扰植体周围骨细胞和上皮细胞的附着,不利于形成稳定的骨结合。
此外,吸烟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,影响组织的修复过程,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。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还会干扰血管收缩和舒张过程,进一步影响种植牙的稳定性。
02偏侧咀嚼
习惯性只用一边牙齿吃东西,让种植牙“过度加班”,会导致种植牙长期承受过大的咬合力,加速磨损。有这个习惯的患者需要刻意练习左右牙交替咀嚼。
03夜磨牙/紧咬牙
如果有夜间磨牙或紧咬牙的习惯,睡眠中会产生巨大的、不受控制的咬合力。这就像一台“隐形破碎机”,长期作用会导致种植体和基台的连接逐渐松动,还可能导致牙冠磨损、崩裂。
如果有这个习惯,需要及时告诉医生,佩戴定制的咬合垫保护种植牙,减少磨损。
健康“警报”:别忽视牙齿的求救信号!
种牙后并非“高枕无忧”,若种植牙区域持续红肿、疼痛、出血,或感觉种植牙有松动感,这可能是种植体周围炎的早期信号,需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治疗,早发现、早治疗,切勿自己吃药拖延!
小贴士
新桥口腔成都蜀汉院区种植专业组副主任/口腔修复学硕士黄清川友情提示:种植牙术后的恢复期,是确保手术成功和种植牙长期使用的关键时期。在此期间,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饮食建议,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复诊检查,以确保种植牙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。
种植牙不是“一劳永逸”的交易,而是需要终身维护的“牙齿资产”。除了自身戒掉坏习惯,养成好习惯,大家在术前,也需要优先选择拥有健全的术后维护体系,能定期跟踪回访及长期提供完善术后维养服务的口腔机构哦!

参考资料:
[1] 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[J].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,2023.
[2] 第四次全国口腔种植临床效果调查报告。国家卫生健康委,2022
[3] 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。口腔种植术后并发症防治指南,2021
[4] 种植牙长期留存率影响因素研究[J].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,2021
[5] 口腔种植学(第4版)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0
[6] 种植体周围炎防治专家共识[J].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,2020
*本文仅为科普分享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个体情况存在差异,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疗机构。